受审核组织应对外部提供的过程、产品和服务进行验证,并确保其符合要求。本文从原辅料、过程、资源、技术、检验检测机构和检定机构等角度,提供了对外部提供过程、产品和服务的验证审核思路。
在早期的1996版和2004版ISO 14001标准中没有针对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和开发的管理要求。GB/T 24001-2016环境管理体系标准[1]在标准的引言和8.1要素中对产品的设计和开发予以简要的描述,但与质量管理体系中有关设计和开发过程的管理要求相比,缺乏可操作性的管理要求。在多年的审核工作中,笔者通过与企业和审核员的沟通,针对环境管理体系如何具体实施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和开发,也存在一定的困惑。本文拟通过目前国内生态设计的典型思路、方法以及笔者的审核实践,阐述有关的审核思路,以供大家参考。
一
生态设计的典型思路和方法
目前,国内针对产品的生态环保设计。有两类标准:一类是环境意识设计。此类标准一般是参考国际标准,通过等同采用国际标准或结合中国的实际需要而制定的国家推荐性标准,如GB/T 24062-2009《环境管理 将环境因素引入产品的设计和开发》(以下简称“GB/T 24062-2009标准”,GB/T 26670-2011 《中小型电机环境意识设计导则》等;另一类是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技术规范。主要由工信部牵头制定,以GB/T 32161-2015 《生态设计产品评价通则》[2]作为标准制定的模版,依托行业协会和专业团体制定的团体标准,如T/CMIF 2019《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技术规范 叉车》《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技术规范 铅酸蓄电池》。截至2022年9月底,工信部发布的绿色设计产品技术规范标准包括石化、钢铁、有色、机械、建材等多个行业的161项标准。上述两类生态环境设计标准,都以产品生命周期涉及的环境因素和环境影响作为生态设计的考虑重点。如GB/T 24062-2009标准中的第7章,重点介绍如何从产品方面予以考虑,采取可测量、可比较的方式描述输入、输出的与产品相关的环境因素和环境影响,从而有助于产品的设计和开发;特别是第7章节的7.3要素,明确将环境因素引入产品设计和开发应考虑的基本问题:早期引入,有助于灵活改变或改进问题;产品的生命周期分析,确定产品全生命周期有关环境因素和环境影响,以减少产品环境影响的设计局限性和主观性;产品开发时对产品的功能性的考虑(如产品的可用性、使用寿命、外观等)要比具体的技术方案更为重要;在设计研发时,要摒弃传统的设计准则(如产品的性能、成本控制和质量等),还要考虑多种环境准则,如产品重量和体积的减少、产品能效的提升、产品使用寿命的延长、易于拆解的零部件以便再使用等;在设计研发过程中,体现了三种不同的权衡方式用于为设计决策提供适当的解决方案,包括在不同环境因素之间的权衡,在环境、经济和社会利益之间的权衡,以及在环境因素、技术因素和/或质量因素之间的权衡。而在7.4要素中,需要考虑的是与产品有关的两大类战略性环境目标,包括资源、再生收益和能量的回收利用,以及污染、废物和其他影响的预防等。
二
生态设计的审核实践
2022年,笔者有幸参与厦门振泰成科技有限公司的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工作。该新葡萄3522登录网页版主要从事金属软磁磁芯、电流互感器、漏电保护器等系列产品的生产。该公司先后获得“福建省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第一批国家重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多项荣誉称号。笔者作为专业审核员对技术部的设计和开发过程予以审核。在审核过程中,笔者发现其对某型号零序电流互感器的设计开发案例,形成物料清单(以下简称“BOM表”)中包含对漆包线、固化剂和锡块的变动损耗率均给出超耗率5.5%的数值,而通过对生产部门的现场审核,发现上述给出的物料变动损耗率数值超出实际的控制水平,没有结合生产过程的实际绩效水平予以合理规划变动损耗率,为此形成不符合项目。同时,笔者结合多年的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经验,与该公司分享如何将环境因素纳入产品的设计和开发中,并将有关的环境要求形成相应的控制措施,落实到生命周期的每一个阶段。该公司结合审核组开出的不符合项和有关建议,分别制定了纠正措施和改善方案。针对不符合项目,该公司技术部组织了对零序电流互感器生产过程多批次物料消耗的实际控制水平的统计,最终给出了漆包线、固化剂和锡块的变动损耗率分别为4.73%、4.56%和3.78%,作为今后零序电流互感器设计和开发的基准值,预计全年节约锡块用量1.8%,环氧树脂用量节约0.94%。同时也形成了如下的设计和开发改善方案。
三
结论
总之,在审核环境管理体系时,可以借鉴GB/T24062-2009标准和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技术规范的思路,把握组织是否能够应用生命周期的观点,将环境意识引入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和开发过程中,做到产品的生态设计,才能够真正实现污染预防的战略目标,从而提升环境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和环境绩效水平。
内蒙古 呼和浩特 认证 咨询 ISO 管理体系 商标 高新